头豹研究院重磅发布《中国AI医疗行业白皮书:精准医疗,智能未来》,通过系统化产业研究深度解码AI医疗新图景。报告首次构建"产业全景图谱+五大黄金赛道"双维分析框架:既全景呈现AI医疗产业链生态布局,更聚焦AI制药、智能医疗器械、AI医疗助理、AI健康管理及自动化药房五大核心领域,通过市场容量、竞争格局、技术演进三维度进行深度解构。报告创新性提出"技术渗透率-商业化成熟度"评估模型,为产业参与者提供战略决策参考,同步预判2025年前行业将迎来的三大范式变革与投资机遇点。
一、行业综述
报告显示,AI医疗依托互联网,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服务于医疗领域,旨在提升医疗效率与服务质量,缓解医疗资源难题。当前,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,AI医疗在政策扶持、投资驱动、技术支撑下快速发展,2019 - 2023年市场规模从27.0亿元增至107.0亿元,预计2028年达976.0亿元。
白皮书指出:AI医疗应用领域拓宽,技术升级推动细分领域智能化发展,未来将更注重实用侧,医学影像、AI制药及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有望迈向成熟期与兑现期。
二、五大核心赛道竞争图谱
AI制药
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制药流程,缩短研发周期、降低成本并提高成功率。
中国起步相对较晚,但近年来随着宏观政策对于AI技术和创新药研发的鼓励、AI领域的迅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,AI制药市场空间逐步打开,未来有望突破50亿元。发展趋势上,AI赋能可大幅降低药企研发成本和风险,显著提高研发效率,未来随着AI技术在制药领域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,AI制药或将成为创新药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式。白皮书指出,企业主要分布于北京、长三角、大湾区三地,重点研发领域为慢性病和癌症。大型药企、互联网头部企业与初创企业将共同竞争。
AI医疗器械
基于医疗器械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疗用途。
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,AI医疗器械有望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,包括各类癌症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感染性疾病及创伤等,也为开发应用于患者诊疗过程的各个阶段,覆盖筛查到康复管理,涉及医学影像、手术机器人、病理诊断、医学检验等细分赛道。市场规模快速增长,2019-2023年,中国医学影像AI年复合增速178.2%,肺结节筛查耗时从15分钟缩至3分钟。三类医疗器械审批周期缩短30%,微创机器人等企业领跑手术机器人赛道。
AI医疗助理
包括语音电子病历、智能导诊、智能问诊和推荐用药,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,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医院全流程。
能无缝地赋能到门诊、住院两大诊疗场景中,有效补充医疗资源,弥补基层诊疗服务短板。行业竞争格局中,互联网巨头企业牵头多领域企业入局。
AI健康管理
运用新一代信息、通信、人工智能、生物信息等技术手段,感测、分析、整合健康管理各环节信息,从而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的新模式。
市场前景广阔,涵盖慢病管理、老年康养、亚健康管理等细分领域,各领域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色服务。
自动化药房
以自动化设备为媒介,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,以实现药房工作流程优化升级,其能为医疗服务机构降本增效,是提升服务治疗的重要手段。
中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门诊发药机在发达地区渗透率达38%,住院包药差错率降至0.02%。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8亿元,院端、静配中心、零售药房等细分市场均有较大发展空间。
三、趋势预判
AI医疗未来将在多领域深度融合,技术持续创新,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市场规模持续增长。各赛道企业通过提升技术水平、拓展商业模式、完善产业链布局等方式增强竞争力,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,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创新与变革。